因受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长期以来在人们头脑中魏延就是一个狂妄自大的反派人物,最终因谋反被诸葛亮设计杀害。魏延被杀似乎是罪有应得。然而,在正史中的魏延并非如此,他是真正的军事家、实干家、保护蜀国边疆的脊梁,也是我最喜欢的三国里的历史人物之一。
魏延简介
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平氏(今河南桐柏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深受刘备器重。随刘备入蜀,与黄忠等统军平定广汉郡,刘备称汉中王后负责镇守汉中。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提出子午谷奇谋。阳溪之战大破郭淮、费曜。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在诸葛亮指挥下,和高翔、吴班等一同于卤城之战大破司马懿,取得甲首三千的战果。
《三国志·魏延传》说他是“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部曲是以世家和豪族地主为社会基础的军阀割据形成。东汉末年,群雄割据,部曲便成了豪强地主割据势力的私人武装。魏延以部曲身份随刘备入川,其地位虽然不高,但却是刘备军中的嫡系,而绝非降将(《三国演义》中魏延本是刘表部将,后杀韩玄,献长沙于刘备,完全是杜撰)。
驻守汉中十五年,保蜀汉平安十五年建安二十二,刘备举倾国之师从曹操手中夺得军事重镇汉中郡,从而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汉中坐落在关中和巴蜀之间,属于两大区域交界的地带,蜀国如果占据汉中,不仅能够保障成都的安全,更能成为其北伐的基地。对蜀国而言,汉中的重要性绝不亚于荆州。
展开全文
基于此,谁来驻守汉中呢?刘备陷入了沉思。此时,刘备手下将星云集,著名的有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在对手下的众位将领进行详细对比后,刘备最终选择了魏延。刘备的这一决定不仅反映了魏延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也反映了他对魏延的信任。
《三国志·姜维传》:“先主留魏延镇汉中,皆实兵诸围以御外敌,敌若来攻,使不得入。及兴势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其制。”
魏延守汉中十五年,汉中固若金汤,没有放一个敌兵进入自己的防区,这说明刘备没有看错人。接任的王平完全按照魏延的既定方针办,也以少胜多,在兴势打败曹爽率领的十余万魏军。而姜维轻易改变魏延的战略部署,却直接导致蜀汉的灭亡。所以刘备在用人和识人上,确实要比诸葛亮高明得多。
善奇谋、出奇兵,可惜不被诸葛亮采用
魏延统大军能独当一面,克敌斩将,治军有方而勇猛过人,绝不逊于关羽、张飞等蜀汉一流大将。 诸葛亮首次北伐,魏延提出出子午谷、奇袭长安的战略:
“魏延献策由他率精兵五千,直出褒中,由子午谷偷袭长安,诸葛亮率大军出斜谷,趋长安会师,乃奇谋,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
然而,诸葛亮没有听从魏延的方案,错失了一个北伐曹魏兴复汉室的大好时机。
魏延是个实干家,是蜀国真正的脊梁。在我们身边有很多魏延这样的人,但是不被领导重视,最终才能被埋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