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老方在互联网
战略是一种高度,没有战略又谈什么格局呢?而如果没有格局,一个企业就无所谓成功,因为你连市场前三的地位都没有。
那么战略是从哪里来,主要就是从思想中来,企业可以借助外脑,但核心的战略思想必须是产生在老板头脑之中,否则这个战略就是假的,经不起市场的考验。
商业是实力的碰撞,更是谋略的较量。
我们看华为以很弱小的实力,一路攻城略地,从“巨大中华”里脱颖而出,做到全国领先,然后又是世界领先,要说其中没有战略思想的指引,又怎么可能。
《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是任正非创业早期的文章,真正体现了一个伟大企业家的思想的力量,其中蕴含了任正非对企业制胜之道的思考,对商业本质的认识,实在是一个太丰富的宝藏,值得所有创业者认真学习。
创造财富的方式发生了改变。
人都是一样的人,为什么思想有高低、做事有成败呢?一个关键就是每个人的视角不一样。古今中外,凡是成就大事业的人,无不是有高屋建瓴的视角。
这个视角的意思就是大局观,能够具备全局观点,从宏观的高度去看事物和问题,尽量避免盲人摸象的片面性、表面性和主观性。
《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其实是任正非向中国电信调研团的汇报以及在联通总部与处以上干部座谈会上的发言,在这篇发言稿中,任正非彻底讲清楚了“华为是谁”的问题。
我们这个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它的核心就是人类创造财富的方式和致富的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随着时代的进步,特别是由于信息网络给人带来的观念上的变化,使人的创造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在这种情况下,创造财富的方式主要是由知识、由管理产生的,也就是说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这是企业要研究的问题。
一个企业怎样才能长治久安呢?如果不能说清楚这个问题,那客户就是心有疑虑的,特别是在严重依赖继承性的通信行业。要知道,没有哪个运营商会愿意跟一个不能持续生存和发展的设备商合作。
在任正非看来,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长治久安就在于核心价值观,“大家越来越明白,促使核动力、油动力、煤动力、电动力、沼气动力……,一同努力的源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这些核心价值观要被接班人所确认,同时接班人要有自我批判能力。接班人是用核心价值观约束、塑造出来的,这样才能使企业长治久安。”
华为公司不需要利润最大化,只将利润保持一个较合理的尺度。
关于华为的核心价值观,任正非讲了七条,我们这里主要涉及最重要的三条(注:《华为基本法》里有详细阐述),其中第一就是华为公司的追求是什么。
华为的追求是在电子信息领域实现顾客的梦想,并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艰苦追求,使我们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
一个人要有追求,一个企业也要有追求,这个追求就是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也就自然是有了战略思想的基础:有所为,有所不为。
“现在社会上最流行的一句话是追求企业的最大利润率,而华为公司的追求是相反的,华为公司不需要利润最大化,只将利润保持一个较合理的尺度。”
这是华为有别于其他企业的关键点,要知道一个企业一旦是追求利润最大化,那肯定会投机主义,什么赚钱做什么。而华为则是从很小的时候就有战略意识和战略定力、坚持了,“我们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艰苦追求,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来为我们的顾客提供服务。”
因为这样的追求和目标导向,才让华为走上了一条困难但正确的道路,从而取得了成功。说到这里老方不禁感叹做企业确实有悟性这种事,一个企业的基因和高度其实是在“种子期”就决定了。
华为公司容许个人主义的存在,但必须融于集体主义之中。
明确了追求之后,第二条就是讲员工。毕竟价值观要体现和落实到员工身上才算数。我们看华为是如何看待员工的:
认真负责和管理有效的员工是华为最大的财富。尊重知识、尊重个性、集体奋斗和不迁就有功的员工,是我们的事业可持续成长的内在要求。
很多企业都说“以人为本”,实际上知行不合一,大都是以老板或金钱为根本。而华为的定义则称得上实事求是,员工前面有两个限制条件,认真负责不是财富,还必须管理有效才行。
任正非指出,企业的扩张需要三要素,“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这其实是狼的特性,华为强调的狼狈组合,组织的进攻性(狼)与管理性(狈)。这跟任正非对正职和副职的要求是一致的。
注意,这里最困难的就是尊重人才和群体奋斗的矛盾,每个企业都面临如何平衡矛盾的难题。如果不尊重员工的个性,就无法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没有创新。但如果没有群体奋斗的话,那企业就是一盘散沙,无法在市场竞争中胜出。
要知道,个性自由必然包含了控制、不自由,这就像企业不能追求所谓的利润最大化一样,唯有靠灰度、均衡才能行稳致远。另外,个性其实是相对的,而共性才是绝对的,共性包含于一切个性之中。如任正非所言,有了集体奋斗的土壤,个性的种子才能长成好的庄稼。
以物质利益为基准,是建立不起一个强大的队伍的。也是不能长久的。
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第三条讲精神(原文第三条是讲技术)。什么叫精神?君子取之以道,小人趋之以利。这就是一种精神。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道”就是人的精神、意义和尊严所在。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人性趋利,但如果只是追求利益,那也不行。华为认为爱祖国、爱人民、爱事业和爱生活是企业凝聚力的源泉,企业文化必须建立在国家文化的基础上。
农民革命、个体户、一些小公司的一些经营行为都是以利益为驱动,这都是不能长久的。所以必须使员工的目标远大化,使员工感到他的奋斗与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是连在一起的。
自私自利是人性,但如果一个人只顾自己,他其实也无法“利益最大化”。比如老板要是心里只装着自己,那其队伍就是雇佣兵组织,不是说它没有战斗力,而是无法跟“正规军”相比。
一个企业不能没有利益,但也不能没有精神,好的企业就是两部发动机,一部为国家、为企业,一部为自己。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对物质起反作用,精神是可以转化成物质的。所以华为坚持以精神文明促进物质文明的方针,又以物质文明来巩固精神文明。
如此企业就有了矛盾的统一,也有了持久的动力和远大的前途。
总之,华为以产业报国和科教兴国为己任,只要其价值观一直被“接班人”所接受和发扬,那企业自然是能长治久安,持续发展下去。华为的成功已经证明了“道”的正确,那其他企业也能够循道而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